理念系统
与其更好 不如不同 扬长避短 错位发展
第三节教学媒介中的物

第三节  教学媒介中的物

对教学媒介关系中的“人群”和“事情”,列成专章,形成体系去研究、开发的很少,这种情况下想怎么说都可以,在初创探索期。但对教学媒介关系中“物品”的研究、开发,中外也好,古今也罢,那就多了去了。教学材料、教学工具、教学设施等等,所以,要想简约地写出来,算是个较难的事,因为人们研究的时间长,关注度又大,就很难再写出教学媒介关系中教学物品的“新意”。

物,东西。这样定义太宽泛,应该指向物品,多指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物件,无论呈现形式、使用方式怎样,最基本的特征是显性的物品,是个东西呈现在那。如果再缩小到教育范畴,应该是教学媒介关系中用来支撑教育活动的物品。所以,本节中谈物就是谈“物品”,与上两节“人”和“事”的双音节词“人群”和“事情”相对应。可从说,教学媒介关系中的介质,不外乎由“人群”、“事情”、“物品”这三类事物所构成。

教学媒介关系中,我们可以忽略“人群”和“事情”,但对物品从来就没忽略过,一直在使用着,并且随时在优化中。对教学媒介关系的研究、开发,大都集中在物品身上了。因为物品在教学媒介关系中是显性的、直接的,看得见、摸得着,教的一方的教师离不开教具开展施教工作,学的一方的学生离不开学具进行学习活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双主体)互动时,离不开教学用具。我们不可想象教学双方离了教学媒介关系中的物品属性的介质如何去开展教学,答案是”开展不了,离不开物品属性的教具、学具、教学用具。所以,物品类的教学媒介就显示出它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有时就掩盖了“人群”和“事情”在教学媒介关系中的作用,显得它是一家独大。

从媒介的功能上看,教学活动的承载和支撑,学习过程中的粘连和融通,甚至连课程方面的内容和形式,都离不开教学媒介关系中的物品要素。

从媒介的使用上看,教学参与人群的整合、设备与教具的有效支持、环境与气氛的有机融入等,也离不开教学媒介中的物品要素。

 从媒介的分类上看,它应该分为三类。第一类,教学材料类,本身涵盖课程内容,以内容、形式传递,呈现教学内容。第二类,教学工具类。本身不涵盖课程内容,以工具、手段出现,撬动教学运行。第三类,教学设备类。本身不涵盖教学内容,不以工具、手段出现,支持教学活动。教学媒介关系中的物品,在信息化时代的学校还存在一个重新认识和界定的问题。

一、教学媒介关系中教学材料类物品

材料,首先是可以直接造成成品的东西。例如:承载课程内容的纸质书籍、音像制品、线上产品、三维的立体教材,其中也包括参与人群的言谈举止、服饰打扮等等。其次,提供著作(课程)内容的事物和可供参考的事实,但这只是材料的内容部分,还得靠外显的、外在的物品外在的形式和结构来承载。

教学媒介关系中的教学材料类物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材(料),其特点是本身涵盖教育内容一一课程内容,以教育目标或课程标准细化内容的呈现为自身的功能性任务。我们常说的“用教材教”,就是这一目标的行动细化。“用教材教什么”?用教材决不是只教教材上呈现的内容,而是通过教材内容这一介质“教会”课程标准设定的教育目标,也就是以教材内容为案例,“教会”学生课程标准建议掌握的内容。这样一剖析,大家就知道、明白了“教教材”是狭隘错误的,“用教材教”是宽广正确的。

教(学)材(料)之奥秘,是既学习教(学)材(料)呈现的内容,又通过教(学)材(料)呈现的内容掌握了这一内容代表、涵盖的知识、智力、能力的体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石三鸟、一箭双雕等就是这个意思,在这里都能说得通或得到了诠释。

教(学)材(料)之开发,是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化,国家提供了大部分静态的内容结构和形式结构,还需学校层面根据“天时、地利、人和”进行校本化课程体系构建,对校本化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进行二次开发。这种开发,是教育的科学,也是教育的艺术,更是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说它是科学,一定是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办学条件,学生的家庭背景,当地人文、经济、风俗等状况合理地对所有课程进行二次开发的重新整合。说它是艺术,就看开发者们的立意、拓展、创新的水平如何。因为艺术在这里的定义是“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具有教(学)材(料)创意的领导艺术”。清华附小“1+x”课程体系的开发就是教(学)材(料)类的实践艺术。艺术就是创新,有些学校进行了基于项目、问题、任务的教(学)材(料)内容的整合,有些学校进行了校本剧、游戏形式、体验形式的教(学)材(料)形式方面的结构整合,在形式结构的创意上都有重大突破。说它是一所学校生命力之所在,就是看这所学校聚焦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所二次开发和创立的校本化课程体系所细化的系统的教(学)材(料)能否折射出自主的办学思想,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校园文化、教学体系、混合式智能化教学体系等等。

有没有领先的思想、独到的主张、鲜明的特色,是不是生长出自己的参天大树,生出自己的茂密树荫,这至关重要。

另外要补充一句,教学媒介关系中教(学)材(料)类物品,决不是只指向所谓的教科书,它的内涵和外延是更加宽泛的。    

课程法规(文件)、课程标准、教(学)材(料)、学校对教(学)材(料)的二次开发,以及再往下逐级逐层又对教(学)材(料)的开发,其中包括教的材料、学的材料、师生在教学中所得的学业成绩材料,以上这些都离不开教学媒介关系中教(学)材(料)类物品。

从内容方面来说,教(学)材(料)的优化、确立的主旨是变静态为动态,变一般为个别,变抽象概念为具象流程。因为,国家提供的教科书一一教(学)材(料)就象提供的面粉,运到学校以后,总是要确定把面粉变成什么样的食品,提供给学生。这一转折、转换性极强的环节,许多学校没有做好,有些甚至就没做,要害是不知道怎样去做。第一,课程内部教(学)材(料)根据需要的融通、整合。第二,课程与课程之间教(学)材(料)的嵌入、融合、统整。第三,学科课程与非学科课程之间教(学)材(料)的整合,学科课程由国家提供教(学)材(料),非学科课程基本上是学校自编的教(学)材(料),二者的整合是“跨界”的,由于这种教学媒介关系的整合,使课程活动平台的拓展、课程活动结构的变化产生了质的飞跃,它已经不单纯的是教(学)材(料)和教(学)材(料)之间的整合,而是由此引发了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的内容、形式质的突变,由此带来的变化意义是深远的。

从形式方面来说,教(学)材(料)的优化,是课程实施的渠道问题,如同农业的水渠,机场的跑道,高速公路、铁路的道路一样,形式结构的创意与优化,决定内容实施的质量。首先,由“STEM”刮起的基于“项目”整合的变化,由“三疑三探”为代表的基于问题的变化,还有基于“主题”、“任务清单”的形式结构的变化,给课程改革与教学优化带来了生机。其次,基于课型的统整,无论是单一学科的统整,还是综合几门课程的统整,能把“基础课型”单元、“拓展课型”单元、“探究课型”单元融通、整合为一体,实施课程改革与教学优化,也是一个拓展的空间。第三,就是为特定宗旨、主旨服务的形式结构,例如:构建以学校教育为核心、辐射家庭教育、带动社区教育们教育生态圈宗旨、主旨的构建,就需要特殊的教(学)材(料)的形式结构去支撑其教(学)材(料)的内容结构。

其实,我们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从根本上说是课程目标,而教(学)材(料)只是桥梁,是我们正在探讨的教学关系中的媒介的一种。国家提供的教(学)材(料),大部分是在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分支体系中,是历史纵向的经验和某一时代横向凝聚专家们的集体智慧之大成,应该是最具权威的教(学)材(料)类媒介,含金量很高,但是,有些学校和有些教育同仁并不买账,并不认为是最好的教(学)材(料),又另起了炉灶,自己又创编相应的教(学)材(料)。从实践层面来说,总体上是不允许、不应该全盘否定而弃之的,虽然在理论层面上是可弃之的。

对国家统编教(学)材(料),只能是基于学校层面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和整合,但是,在以公民教育为中心的课程分支体系和以学习者个体成长为中心的课程分支体系的课程上来说,应该是以自己创编的教(学)材(料)为主,但里面又分出两个层次:公民教育类,从“知、情、意、行”方面来说,“知”(认知)的方面的基础原理,来自于国家提供的教(学)材(料)类,不能随意更改,要服从国家意志,但“情、意、行”三方面的教(学)材(料)就要参考国家课程方面相对应的教(学)材(料),靠学校的智慧很好地去设计、开发、践行,可以创编。而以学习者个体成长为中心的课程内容所呈现的教(学)材(料),就全靠学校、家庭、社区组成的教育生态圈去创新、全面地开发、践行。

依靠教(学)材(料),但不唯教(学)材(料),要进行恰当的二次开发,有些甚至需要学校自主创编,无论是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

教学媒介关系中教(学)材(料)类物品,从内容到形式,从指令到自主,从沿袭到创新,亟待有个原则,需要有自己的主线,不能一放就乱,一统就死。怎样“宏观控制,微观搞活”,这里的学问大着呢!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虽然五彩缤纷,但总要有道可循。   

二、教学媒介关系中教学工具类物品

工具,进行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器具。教学工具,一般指的是用来讲解说明某事物的模型、实物、标本、仪器、图表、幻灯等,包括教学设备、教学仪器、实训设备、教育装备、实验设备、教学标本、教学模型等。但是,还有一种教学工具,是用来达到目的的事物。例如:阅读教学(手段)、故事教学(手段)、游戏教学(手段)等等,这些虽然不是教(学)材(料)类物品,但它的“用来达到目的的事物”的目的性,直接促使“事”产生出“物”,即所要“生产”这类“事”所要使用的器具。没有它们做手段,就没有一系列所使用器具的生产和使用,而手段是为达到这种目的而采用的具体方法。无论采用计么方法,大都使用工具去完成。这也是我们谈及工具就牵涉、连带到手段,一说到手段就要谈及到使用什么样的工具的原因。

教学媒介关系中教学工具类物品,其本身不涵盖教育内容一一课程内容,只是以单一的工具、手段出现,撬动教学的有效运行。教学工具中,应该有以下三类:其一,有现成的工具,拿来就可以使用,如地球仪、显微镜、万用表等;其二,有半成品的工具,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进一步加工完善,才进行使用的工具,如空罐子、 纸箱、 锅碗瓢盆等等,根据教学目的加上包装和设计创意,就会变成实验用具、表演道具等;其三,还有根据自己的教学任务而自己创造研制,用于教学之中的工具,如物理、化学、科学老师自己根据授课内容,设计制作的实验演示教具等。

从教学的角度讲,工具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器具、器物、事物,大致可分三种:第一种,施教工具,教师在其工作时所使用的工具,如ppt课件、电子白板、实物投影等;第二种,学习工具,学生在其学习时所使用的工具,如词典、科学实验用品等;第三种,教和学共同使用的工具,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互动所使用的工具,如平板电脑、互联网等。

做为人类来说,赤手空拳能力有限,人之所以能在地球上形成“统治”地位,是和使用工具有关,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也在于此。人的自身器官能力有限,但人在大脑支配下创造、使用工具,借助人类大脑无限创意中的工具、手段,人的能力、能量就会巨大无边,巨大无边到不可想象、不可思义的境地,巨大无边到“没有工具做不到的境地”。以此类推,教学媒介关系中的教学工具的使用当然也是如此。但是,现状并不如人意,空间很大,需要拓展。

教学工具其本身虽然没有教育内容,即课程内容,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使用的教学工具的认识、使用,特别是在使用中,为达到目的,采取的一系列以手段为链接的活动中,增长了师生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才干”和对教学工作的改进,就产生了意想不到,但又预料之中的教育内容一一课程内容,符合“课程是个过程”的最新版本课程理论。因此,我们就能从中挖掘出许许多多的教育内涵。

对教学媒介关系中教学工具中教育内容一一课程内容的挖掘,大致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认识各类教学工具的属性、功能、价值意义。这也是一种学习,这个教学工具能对我的教学起到什么帮助和支持?它能帮我怎样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怎样用好、维护好这一教学工具,除了它设定的属性、功能外,我还如何能够最大化、最大价值地发挥它的作用?” 比如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有促进作用的、新的技术硬件、软件、平台等,如果我们师生对其功能属性熟知,并不断发掘,就会不断改变我们的教学习惯,甚至教学模式。如果日常工作中,我们的师生能从这样的思维、并在此思维下去利用好教学工具,笃行自己的教学任务,我们的教学质量将会不断有新的飞跃。

第二点,在教学工具使用中练就技能,培植素养。技能是在完成目标的行动中,采用优化的手段,熟练使用工具练就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技能是人类生存的资本,可以说是看家的本领。让一名学生在没有踏入“现实”社会(即自己独立生存的社会)的学习生活中就意识、体验到这一点,是教育过程中一个惊喜的收获,特别是在技能使用中又形成高品位的素养,其教育价值是巨大的。

第三点,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工具,有三个层次:低层次的是优化所使用的教学工具,比如教学中为使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图形、图像、声音,集于一体使用ppt;中层次的是“实用新型”地改造所使用的教学工具,比如把教学内容信息组织在一组图文并茂的画面中,辅以视频剪辑等多媒体元素,形象直观的介绍展示的学术成果;高层次的是不满足所使用的教学工具,又创新发明教学工具,网上新出现的3D动态ppt,将所有内容铺放在一张无边际的画布里,通过3D镜头伸缩旋转移动来突出强调,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这一教学景观是我们新生态教育所企及的。

新生态教育,做什么事情都有收获,当然也包括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学工具,在其中也能升华、产生出教育内容一一课程内容,这样的教育不优质都难!不是吗?

三、教学媒介关系中教学设备类物品

设备,进行某项工作或供应某种需要所必须的成套器物。教学设备就是服务于教学必须的各种类别的成套器物。就如同星级宾馆一样,有客房设备、餐饮设备、商务会议设备、美体健身设备、技防安全设备、动力通风设备等等。教学媒介关系中的教学设备呢?包括教学场地设备、功能室设备、桌椅黑板设备、校园功能设备、运动健身设备、物防技防设备,有些学校还有住宿、餐饮设备等等。各项功能设备齐全,是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之一,也是教学实力象征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各种功能教学设备的亮相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形式架构。而这种形式架构体现的是这所学校教育内容丰富程度之所在。一所您想得到的教学设备的功能形式的架构和您想象不到的教学设备的功能形式的架构都有的学校和一所只有几间简陋教室的教学设备的功能形式架构的农村学校,它们之间能比吗?单从这一点出发,其教育资源均衡吗?为什么北欧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所有中小学校的教学设备的功能形式架构要”一视同仁”,无论这所学校身在何处、地处何方。这样的设置,其目的是明确的,其意义是耐人寻味的,即实施整个国家的均衡教育。我们国家现在实施的是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区域的均衡教育,这是由现阶段国情所决定,其中就包括教学设备的区域均衡。

教学媒介关系中教学设备类物品基本的特征是本身不涵盖教育内容一一课程内容,又不是以直接的教学工具、手段出现,但是,又在不可或缺地支撑着教学的全过程。从课程改革与教学优化方面来说,我们对教学设备缺少系统的研发,特别是把教学设备当做“课程内容的一部分”的专项研究、开发。比如:最常见的教学设备——学生课桌椅,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学生课桌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对课桌椅的造型、功能等艺术和技术的品质的要求之外,还要求课桌椅符合环保要求,有利于身体健康。因此,提出了绿色课桌椅的概念,这种课桌椅要求不仅应当具备一般课桌椅的普遍特征,而且又要具有其特有的特征。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①使用的普遍性;②功能的二重性;③文化的综合性;④环境的保护性;⑤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性。在这种情况下,课桌椅的造型设计可以融入美术课程,材料的循环再利用特性可以融入环保课程等等。又如:学校的上下水供给设备、学校的强电和弱电设备,学校走道的扶梯栏杆等设备,里面都可以设置、嵌入各门课程中的课标内容,去开展教学。有时候,我们常常会熟视无睹就在身边的课程资源,将其变为课程产品,却还在闭门造车,挖空心思编创一些生硬的、不着调的课程产品,真是在“骑着驴找驴”。守着这么多能变课程产品的教学设备,还在喊身边没有课程资源,白白浪费了这些课程资源,实在可惜和不应该。

由此可见,今后,我们应该把这项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教学设备类物品本身不涵盖课程内容,并不等于说不能附加进去课程内容让其涵盖,这是课程设计时需要研究、开发的。例如:路灯电竿上的宣传标牌,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可以任意呈现教育者“匠心”安排的内容,使其成为某项教育内容,开展教学。又如:学校围墙上的课程化主题涂鸦,是师生很好创意交流的教学场所。还如:布艺窗帘等的唯美、遐想般的设计,能巧妙的和一些学科内容相融合。就连校园里的桌椅条凳,可能是不同年代的符号、不同国家的特征、不同风格的媲美、不同材料的比对。我们一旦将教育的智慧嵌入到教学设备之中,就能处处渗透着教育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和教学媒介关系中的教(学)材(料)类物品的融通整合。

教学媒介关系中教学设备类物品,本身不具备工具的功能,但也并不是说不能附加进去工具的功能。比如:师生、特别是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在对教学设备的系统认知、爱护、维修中,知其功能,爱其设备,这就间接产生了教育资源和课程内容,起到了工具的作用,起到了以此为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教师们除了对各种类别教学设备了解性能、认可适应、物我一体外,还要对教学设备的功能,熟记在心,对教学设备的爱护、维修做到位,并且要充分“享受”、利用教学设备带来的教育“红利”。有时,还要激发学生创意、制造新的教学设备,因为,学生最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设备,让学生在这方面进入创客空间,成为创客。比如:学生为教室图书角DIY一个图书架,为生物角DIY一个花木架;再如:在学习语文课的《风筝》、《泥人张》时,学生动手做风筝、捏泥人,把这些作品再当作道具,表演课本剧等等,这样把自己、教学设备都浑然一体地统整到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又使教育得到了质的飞跃和升华。因为,在充分发挥教学设备自身功能的前提下,还让其成为课程的教(学)材(料),发挥增值的效能,无论是在智力因素方面的学科课程领域,还是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公民教育领域,以及学习者个体成长的课程领域,都大有作为。

其实,媒介就是关系,关系就是生产力。一切事物的发生、推进、结果,都是在媒介要素的参与下形成的,教学媒介关系中各种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功能内容的增加、排列组合的优化,就是在进行着教育,就是教育质量的生成。

新生态教育的媒介理念,该是怎样的一个系统?又该怎样去研发教学媒介中分出的“人(群)、事(情)、物(品)”,我们不应该只是在期待中,我们应该是在探索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服务项目 隐私声明 用户协议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18号报业大厦16楼1606室
CopyRight©2021-2022 洛阳智慧教育研究会 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031102000512号 豫ICP备2021028344号-1